外国语学院20级英语一班刘丽琴
我读了上海交通大学刘统教授的作品《火种》,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作者从清末的君主立宪写起,一直写到1929年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用大量珍贵、翔实的史料再现了无数爱国者和革命者为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而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到诞生到彷徨到走上正确道路所经历的艰难曲折,呈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风起云涌、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
清末的中国,外敌入侵,山河破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艰辛探索。万福华、吴樾、蔡元培、陈独秀、汪精卫、章士钊、喻培伦等革命愤青企图通过暗杀朝廷重臣的手段来改变国家命运,都失败了;孙中山搞了四十年国民革命,政权却始终掌握在军阀手里,当他意识到“唤起民众”的重要性时,为时已晚。泱泱大国,黑夜漫漫,黎明的曙光究竟在哪儿?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大幕;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则如一声春雷,改变了中国文化的进程和方向,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令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深入人心,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便利;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标志;1921年7月23日,13位中国共产党代表在上海望志路106号的客厅里,点燃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从此以后,无数共产党员肩负起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崇高使命,开始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斗争,慷慨以歌,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经受着炼狱般的严酷考验。外部的一次次围追堵截,内部的一次次争斗分裂,受制于人,妥协迁就,教条盲动,烧杀暴动,还有无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背叛……历经无数次生死抉择,终于从幼稚、盲动、冲杀、失败、彷徨中跌跌撞撞走来,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带领下,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保卫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走向成熟,走向一个个胜利。
至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即将照耀中国。
曾国藩说过:“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是的,只有躬身入局,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事件经过、人物表现,才能对历史事件看得更通透,对人物思想理解得更客观,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得更深刻。目前,市面上的党史读物特别多,但大多是简要式、碎片式、框架式的记载,泛泛而论,缺乏场景感,缺乏事件之间环环相扣的严谨性表述,缺乏对事件主要参与者的特写,读来没有多大印象。而《火种》这本书却不同,作者既有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景式梳理、分析,又有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深度聚焦,旁征博引,详略得当,读起来荡气回肠,令人爱不释手。
新文化运动是如何令中国人民觉醒的?陈独秀是如何从一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又是如何黯然离开政治舞台的?张国焘、向忠发、龚楚等党的重要人物是如何变节的?早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做出巨大贡献的戴季陶后来为何极力反共呢?曾“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是如何走向卖国的?不学有术、爱兵如子的袁世凯是如何沦为独夫民贼的?那个鼓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杨度后来的结局又如何呢?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到底有多大影响?江西东固革命根据地给困境中的毛泽东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毛泽东、朱德中国体育彩票红四军军委废立问题的激烈争论对我党我军的建设和发展有何重大意义,他们的争论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读完这本书,心中豁然开朗。
习近平总书记说:学史明智,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学史,我看到革命先辈在血雨腥风、枪林弹雨中的艰难跋涉,也读懂了“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的深刻含义,革命道路上的背叛、堕落、分裂、退场,连同严酷的环境,都成为历练理想信念的熔炉,从而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三等奖】